公路、桥梁预应力工程质量信息化管理方案汇聚平台

行业资讯

湖北桥梁界院士人数位列全国之首

日期: 2021-11-19 11:34:50    作者:段钰婧   来源:物联网部

  11月18日,湖北“建桥军团”又迎来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——在鄂央企中铁大桥院总工程师高宗余。这也是时隔12年以后,中铁大桥院新晋的又一位院士。至此,中铁大桥院、中铁大桥局院士已增至5名,湖北成为全国桥梁界两院院士最多的省份。

  57岁的高宗余从业30多年,从武汉长江二桥起步,主持设计30多座特大型桥梁,实现多项技术突破,使我国斜拉桥技术在国际上具有独创性。去年7月通车、主跨1092米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,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,以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公铁两用大桥——平潭海峡公铁大桥,均由高宗余担任总设计师。

  曾经,人们无法想象一跨千米、跨越峡谷甚至海湾的特大桥梁会集中出现在中国。

  如今,一座座大桥,或飞跃惊涛骇浪,或穿山越岭,或矗立峭壁,“中国桥”正在世界舞台上展现靓丽身姿,成为中国制造的“新名片”。

  世界建桥看中国,中国建桥看武汉。武汉市所在的湖北省,跨越长江的已建、在建桥梁已达到40座。以中铁大桥院、中铁大桥局等为代表的“建桥国家队”,设计、建造、监理实力世界领先。

  一流的平台,锻造一流的队伍。中铁大桥院统计显示,70多年来,该院已参建千余座大桥,培养高宗余、陈新、方秦汉、秦顺全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,徐恭义等7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,30名国家级专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3项,各类国际桥梁大奖21项。

  陈新院士,我国桥梁深水基础奠基人;方秦汉院士,我国现代钢桥技术奠基人,在他推荐下,中国大规模使用国产桥梁钢;秦顺全院士,开创斜拉桥无应力状态控制技术,解决了大跨度斜拉桥多项关键技术难题。

  从1957年通车的万里长江第一桥——武汉长江大桥开始,到一座座世界级跨江、跨海大桥建成,擦亮“中国桥”名片的领航者一脉相承。在中铁大桥院总部大楼,梅旸春、王序森、陈新、方秦汉、杨进等桥梁先贤的塑像矗立,他们在致力建造传世大桥的同时,也用心建立一座座“传、帮、带”的传承之桥,高宗余等人均受益于他们。

  创新之道,唯在得人,传承和发扬是最好的致敬。

  一根细细的钢丝,不仅首次在杨泗港长江大桥上实现超高强度钢丝完全国产化,更成为目前世界上悬索桥中最高强度、最高力学品质的超级钢丝。以原创技术打破“中国人行不行”的质疑,众多院士大师们牢牢攥紧“大国重器”,引领世界桥梁科技潮流——

  在大湾区,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,成为世界最长跨海大桥;在江苏,主跨1092米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,刷新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跨度纪录。同样以1092米主跨,五峰山长江大桥成为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桥悬索桥;在湖北,主跨1700米的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一跨过江,成为世界最大跨度双层悬索桥。

  国际桥梁大会(IBC)奖,被誉为国际桥梁界的“奥斯卡奖”。截至2020年,中国有26座桥梁获IBC大奖,其中有13座大桥融入湖北元素,为湖北建桥军团设计或建造。目前,武汉桥梁产业已达千亿级规模,覆盖桥梁设计、建造、监理、材料等全产业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中国建桥之都”。

  “桥星”云集,为“中国桥都”添彩赋能。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湖北建桥军团积极投身湖北经济重振,助力构建“一主引领、两翼驱动、全域协同”区域发展布局,为加速推进交通强国湖北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。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邓达 王梦宇



  (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图片来自网络;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。)


推荐新闻